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宋代文學》

《宋代文學》

宋代散文 -- 宋代古文運動

中唐時代韓愈、柳宗元領導的古文運動,到了晚唐五代,李商隱
、溫庭筠等人,專事寫作追求辭藻和專求華美的四六駢文,六朝風氣
又盛行起來,一直蔓延到宋初。那時,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主盟
文壇,詩文學李商隱,恢復了駢麗文,由於楊億編有一本《西崑酬唱
集》,參加酬唱者,除上述三人外,尚有十四人,在詩集序言中,楊
自述其詩是「雕章麗句,膾炙人口。」他們喜作駢文,一樣是不顧文
章的內容,只注意形式上的對偶工巧、音調和諧,和字句的美麗而已
。這風氣在文壇盛行了三四十年。歐陽修說:「楊劉風采,聳動天下
」可見西崑體勢力之盛。

當時文士石介、柳開、孫復、穆修、尹洙等,雖鼓吹古文運動,
主張文道合一,提出「明道」、「致用」、「尊韓(愈)」、「重散
體」、「反西崑」五點,用意甚善,但在創作上,成績不大,因此未
能扭轉風氣。直到歐陽修出來,才能繼承韓柳功業,一掃「西崑體」
作風,使宋代散文獲得巨大的成就。

歐陽修在政治界學術界佔有重要的地位,威望很高。他不僅是散
文大家,詩、詞、駢文也是一代名手。倡導古文運動取得成功,是因
他不是專發議論,同時在創作上也有優異的成就。同時,有他的朋輩
尹洙、梅堯臣、蘇舜欽等切磋,門下士蘇軾、曾鞏、王安石等推動,
古文運動便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集團,而達到比韓、柳時代更有力更
普遍的成就。

在文學思想上,歐陽修是重道又重文,先道而後文。他說:「聖
人之文,大抵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也。」(《答吳充秀才書》)又說
:「學者當師經,師經必先求其意,意得則心定,心定則道純,道純
則充於中者實,中充實則為文者輝光。」(《答祖擇之書》)還提出
學者要以韓文為學習對象:「學者當至於是而止爾」(《六一題跋》
)。後來,韓文竟行世三十多年。由於古文運動成功,散文得到發揚
光大,便取代了駢文地位。而唐、宋古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
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的散文系統因之建立,成
為後人不可動搖的典範。

北宋的古文運動,是以復古為號召的文學革新運動,在歐陽修、
王安石和三蘇的大力倡導之下,繼承了韓、柳的成就,進一步擺脫漢
魏以來辭賦家習氣,一直影響到明清。晚明的歸有光、唐順之(唐、
宋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公安派)、鍾惺、譚元春(竟陵
派)和清代的姚鼐(桐城派)、曾國籓等,都是沿著八大家的道路前
進。這個運動的餘波,到了近代五四新文學運動起來,才衰落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