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詞的起源、名稱、體制

詞的起源、名稱、體制

一、詞的起源 詞大約是在初、盛唐產生,並在中唐以後才流行
起來的新詩體。它是唐宋時代主要主學形式之一。也是唐宋文學中的
光輝創作。

詞的起源,至今還沒有一致的說法。主要有下列各家說法:

1. 出於古樂府。王應麟《困學紀聞》:「古樂府者,詩之旁行
也。詞曲者,古樂府之末造也。」王國維《戲曲考源》說:
「詩餘之興,齊梁小樂府先之。」這是因為詞和樂府都依附
音樂生存,故便追溯到樂府的源流上去。

2. 出於唐詩。朱熹說:「古樂府只是詩中間添卻許多泛聲。後
人怕失了那些泛聲,逐一添個實字,遂成長短句,今曲子便
是。」這是認為,唐人絕句又名樂府,把和聲部份改為實字
,就變成長短句,所以詩又叫「長短句」。

3. 出於胡樂。魏、以來,胡樂流行於中原,這些音樂,有譜
無詞,文人便按其節奏填上文子,所以詞又叫「填詞」,也
叫「倚聲」。


二、詞的名稱 詞在發展過程中,有過幾個別名,各代表著某種
特點,分述於後:

1. 曲子詞。唐代稱當時流行的雜曲歌詞為「曲子詞」,後簡稱
為詞。「曲子詞」之名,表明了曲指音樂部分,詞指文詞部
分,配合曲子的文字稱為詞。

2. 詩餘。認為詞從詩蛻變出來,又因詞是繼詩之後產生,故名
。餘即餘緒賸義之義。如南宋林淳《定齌詩餘》、廖行之有
《省齌詩餘》。

3. 樂府。因詞一開始就入樂,故名。如北宋蘇軾有《東坡樂府
》、賀鑄有《東山樂府》。

4. 長短句。詞的句子,字數不等,句子長短不齊,故名。如北
宋秦觀有《淮海居士長短句》、南宋辛棄疾有《稼軒長短句
》。此外,尚有曲詞、歌曲、琴趣等別名。


三、詞的體制 每首詞都有個表示音樂性的調名,叫做詞調,如
《念奴嬌》、《清平樂》等。它是用來寫作時供依據的曲譜,並非題
目。每個詞調,都是「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各不相同
。宋代把詞調名稱刻在小木牌上,以便選唱,所以它也稱詞牌。解說
詞調的書,叫做詞譜,即對每首詞注明字數,押韻的地方,某字的平
仄,或可平可仄,以便填詞時作為根據。此類名著有清萬樹《詞律》
康熙時王奕清等的《欽定詞譜》。每首詞,大都分為數片(或稱闕)
。一片即作為一段,但以兩片最常見。一首詞分為數片,就是由幾段
音樂合成一首完整;的歌曲之意。每首詞押韻的位置不盡相同。這是
因為每首詞音樂節奏不同,停頓處不同,押韻處也不同。字的聲調配
合很嚴密。有些詞調在填寫時,要分辨四聲和陰陽,講究審音,以字
的聲調來配合音樂的聲調。

按照不同的標準,可把詞的體制作不同的分類。,有三種分類方
法:

1. 以字數為標準來分類,詞體可為三種:小令,五十八字以內
的;中調,五十九字到九十字的;長調,又稱慢詞,九十一
字以上者。

2. 以拍節為標準來分類,詞體常見的可分為四種:令,也稱小
令,拍節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長之的;近,以音調相
近,從而引長的;慢,引而愈長的。

3. 以音樂性質為標準分類,詞可分為令、引、慢、三臺、序子
、法曲、大曲、纏令、諸宮調九種。大致說來,令詞最短者
是十六字,最長者是一百字;引調最短者二十四字,最長者
是九十七字;近詞最短者是四十五字,最長者是一百零二字
;慢詞最短者是八十九字,最長者是二百四十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