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韋應物、柳宗元、韓愈、孟郊、元禎、白居易

韋應物、柳宗元、韓愈、孟郊、元禎、白居易


中唐詩風的特點:中唐詩歌,不過是盛唐的延續。前期社會得到
相對安定。元結、顧況等以詩歌反映現實,是新樂府運動的先驅;劉
長卿、韋應物以山水詩見稱;李益則承繼唐邊塞詩的傳統。以上詩人
均各有特色。此外,有「大歷十才子」(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
、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影響頗大,但成就
較差。這時期,因社會動亂,王朝衰微、詩歌多半染上了感傷色彩。
到了貞元、元和年間,唐詩又出現了第二次全面繁榮的高潮,先後出
現了多種多樣的藝術風格的詩人和詩派,使詩壇呈現出繁榮的新景象
。除前述新樂府運動各詩人外,其他詩人如韓愈、孟郊、劉禹錫、柳
宗元、李賀等,在藝術上各有創造,自成一家。其中韓孟一派詩人影
響較大。韓愈「以文為詩」,對宋詩有重大影響。

一、韋應物(七三七 -- 約七九○)長安人。天寶末年,以三衛
郎侍玄宗,放浪不檢,後來悔悟,折節讀書。成進士後,先
後官滁州、江州、蘇州刺史。他有進步的政見和安貧樂道、
不事權貴的品格。在中唐,他主要以山水田園詩見稱。其詩
寄託了對現實的不滿和潔身自好,以道自全的思想,也表露
了「居官自愧」的「恤人之心」,比王維詩有較多生活氣息
,感情也真摯,接近於陶淵明。過去有人把陶(淵明)、韋
(應物)並稱;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
宗元)並稱,均是根據這類詩。他的山水詩的藝術特色是:
文筆簡括,意境高遠,語言樸素,近於白描。白居易讚為「
高雅閑淡,自成一家之體。」(《與元九書》)張戒評為「
詩韻高兒有氣清。」七絕《滁州西澗》是好例:「獨憐幽草
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
橫。」

【韋應物詩選】 http://sokamonline.com/ClassicPoem/128/128.cfm


二、柳宗元(七七三 -- 八一九)生平詳見第五篇第三章第四節
中。他的詩,在唐詩中自成一格。他全集中的詩,多為貶永
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和任柳州刺史時之作。他的詩多抒發
個人悲憤抑鬱和離鄉去國的情懷,如《登柳州城樓寄漳汀、
連、封四州刺史》;反映農民勞累和官吏勒索情況,如《田
家》三首。他貶謫永州司馬時,潛習佛經內典,頗有禪悅的
心得,更使柳詩意境空靈,風格幽深,文詞清峭,在元、白
、韓、孟外,別有特色。如小詩《江雪》:「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詩選】 http://sokamonline.com/ClassicPoem/093/093.cfm


三、韓愈(七六八 -- 八二四)生平見第五篇第三章第三節中。
在唐憲宗元和年間,和元(禎)、白(居易)等詩人並立的
,是以韓愈、孟郊為首的韓孟詩派。韓詩走的是「險怪」道
路。韓愈的許多古體詩挺拔剛健,運用了散文化句法和奇巧
字眼。他的詩以理取勝,有時愛發議論,富詼諧感。缺點是
生應古奧,不易懂,音調欠諧和。如名作《山石》是紀游詩
的一大變革。其詩風,對糾正中唐大歷以來柔弱浮靡的詩風
,起過積極作用,對當時及晚唐詩風,也有較大影響。他也
給宋詩開闢了廣闊道路。歐陽修說:「退之筆力,無施不可
。........其資談笑,助諧謔,敘人情,狀物態,一寓於詩
,而曲盡其妙。」(《六一詩話》)韓愈的詩風,豐富了唐
詩的風格流派,無可厚非。宋代歐陽修、蘇軾學其詩風,成
就傑出,但流弊所及,卻削弱了詩的形象性和情韻。

【韓愈詩選】 http://sokamonline.com/ClassicPoem/145/145.cfm


四、孟郊(七五一 -- 八一四)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武康
)人。早年屢試不第,四十六歲成進士,沒有出任高職官位
,一生窮困潦倒。孟郊詩,很受韓愈推崇,當時人已有「孟
詩韓筆」之譽。他有不少詩接觸到社會現實矛盾,如《長安
早春》諷刺了朱門貴族的驕奢閑逸生活,《貧女詞》對勞動
婦女表示了深情。他的一生,「拙於生事(即生計),一貧
徹骨」(《唐才子傳》),因此,自述貧窮境遇的詩,寫的
十分動人,如《秋懷》。他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
三春輝?」很平易近人,得到廣泛傳誦。

【孟郊詩選】 http://sokamonline.com/ClassicPoem/090/090.cfm


五、元禎(七七九 -- 八三一)字微之,幼年喪父,家貧。早年
,敢於在政治上和權奸們進行鬥爭。後遭打擊,轉和宦官妥
協,曾任宰相。他的文學觀點和白居易差不多,很推重杜甫
。他的《樂府古題》十九首中的《織婦詞》、《田家詞》、
《估客樂》是他的代表作。尤其是《田家詞》,內容相當深
刻,表現農民怨恨官家用兵六十年,無喘息之期。農民希望
有一天能「收海服」,寧願繼續輸足軍糧,骨子裡充滿哀怨
。長篇敘事詩名作《連昌宮詞》,借「宮廷老人」之口,揭
露安史之亂以前朝政的腐敗,追溯招致禍亂的原因,結尾提
出努力改革政治來消滅內亂的主張,有一定價值,為人所傳
誦。為悼念亡妻而寫的《遺悲懷三首》,感情真摯,詞句清
雋,別具風格。

【元禎詩選】 http://sokamonline.com/ClassicPoem/045/045.cfm


六、白居易(七七二 -- 八四六)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
唐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少年「家貧多故」,從十一、二
歲,就過著顛沛流離生活。十六歲到長安應試,獲老詩人顧
況讚賞。二十八歲,考取進士。三十五歲,做到縣尉。元和
三年,任左拾遺。其後被排斥,十年,即四十四歲時被貶為
江州(今九江市)司馬。後先後任忠州(今四川忠縣)刺史
、杭州太守、蘇州刺史。此後,又歷任秘書監、河南尹、太
子少傅等職,後閑居洛陽履道里,過著「樂天知命」的半官
半隱的生活,雖到暮年,並沒忘記人民生活的疾苦。會昌六
年卒,年七十五。

1﹒新樂府運動和白居易 -- 白居易說:「詩到元和(憲宗
年號)體變新」。貞元、元和時代,社會較安定,詩歌
繼盛唐而中興,變為新體,就是「新樂府運動」的形式
。當時,張籍、王建、李紳、元禎、白居易都喜歡作此
種新題樂府,這一派具有新時代風格的詩歌,是反映中
唐詩歌的主流。其中,成就最高者為白居易。他初和元
禎酬詠,世稱「元、白」。所謂新樂府,是以新題目反
映時事的樂府詩。它大體用樂府的體格,去寫新事,其
內容和形式都不受漢魏六朝樂府詩限制。再者,作者都
推崇和學習杜甫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和創作方法,有明
確的寫作目的,力求通俗易懂,採取直接表達方式,平
淺明快的風格。杜甫雖寫過這類新詩體,但只有在此時
才形成為一種運動。

2﹒白居易的文學主張----在《與元九書》中,他發表了重
要文學理論,要點有三:

 詩歌和現實有密切關係。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
詩歌合為事而作」的結論,認為詩人必須「補察時
政,泄導人情」。

 文學具有中要的教育作用及社會功能。人為文學不
僅要反映人類社會生活,也要有積極的教育作用,
影響人們的思想意識,並改變現實。

 內容和形式有密切關係。提出「根情,苗言,華聲
,實義」八個字解說內容和形式的關係。其意思是
說:主觀情感受到客觀事物的刺激(根情),便表
現為語言文學的詩歌(苗言);如詩歌具有美妙的
音韻聲調(華聲),人們受了感染,便會認識生活
,改善生活(實義)。

3﹒白居易的文學作品----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把自
己的詩作分為四類;諷諭詩、閑適詩、感傷詩、雜律詩
。諷諭詩中有諷刺、讚美,而前者是主要的。他的《長
慶集》有詩二千八百零六首,其中諷諭詩只有一百七十
三首,雖不及全部詩歌的十分之一,但卻是精華之作。
諷諭詩的代表作,為《新樂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
首。別的如《觀刈麥》、《采地黃者》、《宿紫閣山北
村》,亦屬諷諭詩。從思想內容看,諷諭詩所反隱的都
是當時社會上某些重要問題,如:反映勞動人民的痛苦
,諷刺橫徵暴斂,指責貪官強暴,揭露豪門貴族驕奢淫
逸的罪行,關懷邊事邊民,反對非正義的擴邊戰爭,同
情婦女的悲慘命運等,題材相當廣泛。諷諭詩約有下列
一些特點:

 主題專一、明確。一詩只集中寫一件事,不另出他
意。

 運用外貌和心理等細節刻劃來塑造人物形象。如《
賣炭翁》、《上陽白髮人》等。

 鮮明的對比,特別是階層的對比。常先描摹統治階
層的糜爛生活,末尾忽然突出對立面,反戈一擊,
以鞭撻統治階層。

 敘事和議論結合。末尾作出明確的評價。

 語言的通俗化。平易近人,似白話詩風格,仿用民
歌三、三、七句調。在詩集中,佔數量最多的是「
感傷古調詩」和「雜律詩」。至於「閑適古調詩」
,則反映了比較消極的思想。在感傷詩中,收入了
敘事長詩《長恨歌》和《琵琶行》。前者寫唐明皇
和楊貴妃的戀愛悲劇,後者寫琵琶女和自己的難堪
遭遇,都是廣泛傳誦的名篇。

【白居易詩選】 http://sokamonline.com/ClassicPoem/060/060.cf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