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蘇軾的散文

蘇軾的散文


蘇軾(一○三七 -- 一一○一)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
山人。仁宗嘉祐年間進士。神宗初年任京官,因支持舊黨,反對王安
石,出為杭州通判,轉知密、徐、湖三州,因作詩諷刺新法,四十五
歲時被貶黃州。後哲宗召還,因和程頤一派舊黨不合,出知杭、穎、
定三州。他五十九歲時,新黨再度執政,他被貶到海南島瓊州。徽宗
即位,他因大赦內徙,次年七月卒於常州。諡文忠。和父洵、弟轍並
稱「三蘇」,著有《蘇東坡全集》。

蘇東坡是個多方面的文學家,散文、詩、詞都卓然成家。他比之
前主張「文以載道」的古文家,更強調文章本身的藝術價值。在文章
寫作上,自述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
可不止」,即要求自由表達,擺脫形式束縛;又要求「意之所到,則
筆力曲折無不盡意」,即充分掌握文章的表達能力。其文達到了「如
萬斛源泉不擇地而出」,「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
)的藝術境界,具有獨特的文藝風格。後人把他和韓愈並提,稱為「
韓潮蘇海」,是唐宋八大家中重要人物。他的政論文如《策略》、《
策別》、《策斷》等,廣引史實,借古喻今,是政治論文的另一種表
現形式,書札、雜記、雜說、小賦,如《答謝民師書》、《篔簹谷偃
竹記》、《日喻》、《前後赤壁賦》等,大都是夾敘夾議,隨筆揮灑
,胸懷坦率,表現了對人生、文藝的見解和愛好,在散文中成就最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