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散曲名家 -- 關漢卿、馬致遠、張可久、喬吉

散曲名家 -- 關漢卿、馬致遠、張可久、喬吉


散曲是繼宋詞而興起的一種新詩體,也是元代一種新的韻文形式
。宋詞在文人手中流傳既久,到了南宋末期,漸趨衰落;流傳於民間
的長短句歌詞,繼續發展,同時吸收了外來民族的曲調,經過民間藝
人和文人不斷加工,就產生了當時流在北方的散曲,也叫做北曲。元
代散曲作家可考者有二百多人,還有不少佚名作者,所詠題材不外是
閨情、宮詞、四時景色、死生盛衰之類。下面選出四大散曲作家扼要
介紹。

一、關漢卿 生平見前節。他的散曲現存小令五十七首,套數十
四套,成就雖不如雜劇,但也有獨到之處,在元代的前期散
曲史上地位頗為重要。代表作《南呂﹒一枝花》(《不伏老
》),真實地寫出了一個書會才人的生活,曲折地反映了作
者積極樂觀情緒和頑強鬥爭精神,為元代散曲所罕見。他在
散曲中描寫男女戀情的作品最多,能細緻刻劃婦女心理的有
《雙調﹒新水令》(《題情》)、《雙調﹒沉醉東風》(《
失題》)等。一些抒寫離愁別恨的小令,也真切動人。如《
四塊玉》(《別情》):『自送別,心難捨,一點兒相思幾
時絕。恁闌袖拂楊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又如
《沉醉東風》(《別情》):「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
缺花飛。手執著餞行杯,眼擱著別離淚,剛道得聲『保重將
息』,痛煞教人捨不得,好去者望前程萬里。」

二、馬致遠 生平見前節。在元代散曲的地位,正如李白之於唐
詩,蘇軾之於宋詞,都是代表那一個時代的散曲大家,對於
提高和發展散曲,他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散曲的主要內容
,是懷才不遇的悲哀、隱逸生活的歌頌和自然景物的描寫。
他有憤世嫉俗的一面,又有消極感傷的一面。代表作是《雙
調﹒夜行船》(《秋思》)。他描寫自然景物的曲子《天淨
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
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刻劃出一幅秋郊夕
照圖,情景交融,色彩鮮明,曾娙被前人稱為「秋思之祖」
,在藝術上成為千古絕唱,流傳最廣。他的套曲《般涉調﹒
耍孩兒》(《借馬》),描寫愛馬如命的吝嗇鬼的形象,別
具一格。他的風格豪放灑脫,語言本色生動,有時還很精鍊
,因而對開拓曲境很有貢獻。

三、張可久 (約一二七零 -- 約一三四九)字小山,慶元(今
浙江鄞縣)人。他做小官,不得志,晚年居西湖,以山水自
娛。他專寫散曲,特別致力於小令,流傳至今有小令七百五
十一首,套數七首,近人輯為《小山樂府》卜卷,在元代作
家中數量首屈一指。他的散曲以煉句為工,對仗見巧,且多
選用詩詞名句,失掉散曲的質樸本色。如《恁闌人》(《江
夜》):「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人何人搊玉箏?隔江和淚聽
,滿江長嘆聲。」他過分追求文字技巧,以詩詞作法譜曲,
脫離了散曲特有的風格。但張可久在元代散曲史上地位甚高


四、喬吉 (一二八零 -- 一三四五)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
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他一生潦倒,因而寄情詩曲
自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著有《夢符散曲》。他自稱「江湖
醉仙」、「江湖狀元」,比張可久帶有更多的江湖游士習氣
。雅俗兼備,以出奇制勝,是其創作特點。如描寫景物的《
水仙子》(《重觀瀑布》):「天機織罷月梭閑,石壁迥垂
雪練寒,冰絲帶雨懸霄漢,幾千年曬未乾。露華涼、人怯衣
單,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描寫瀑布,可謂
遣詞清異,意境壯麗。在元代散曲家中,他所存作品數量,
僅少於張可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