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蕭統的《文選》

南朝梁昭明子蕭統(五零一--五三一),在東宮時延集文人,編訂
《隋書經籍志》說是晉人杜預的《善文》,其後有李充的《翰林論》
和摯虞的《文章流別》等。但今已大多亡佚,只存編者的序論及一些
佚文。至伐最早的選本當推《文選》。

蕭統在文學上主張文質並重,認為文章應該『麗而不浮,典而不
野』(《答湘東王求文集及詩苑英華書》)。對於文學和非文學的界線
,不把『經書』、『子書』和歷史著作採入文選。他認為『經書』很
神聖,不敢刪選;『子書』在說明哲學觀點,歷史著作以紀事為務,
和文學作品不同。又認為,史書中的贊論和序述,為『綜緝辭采』、
『錯比文華』之作,可入選;一些應用公文,也可入選。他認為,入
選文章應符合『事出於沈思,義歸乎翰藻』的標準。前者指文章的典
故和古人言論,都經過仔細的推敲;後者指文章的形式和辭藻必須是
華美的。

《文選》入選文章範圍很廣,從周末屈原,下迄梁代,選入一百
二十七位作家的五百篇詩文,對於當時艷體詩、詠物詩,一概不選。
入選之作多比較精,以三十卷的篇幅,概括了當時各種文體的大致面
貌和代表作,使後人研究這七八年的文學史,得到極大的方便。

《文選》自唐初李善加以注釋後,就廣為流傳,被視為學習文學
的範本。如李善說:『後進英髦,咸資準的』(《上文選注表》),杜
甫教兒子要『熟精《文選》理』(《宗武生日》),宋人諺語說:『文
選爛,秀才半』(陸游《老學庵筆記》),都可見出《文選》影響後世
之深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