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小說
文學革命發生以後,現代小說可說是在各種文學體裁中,起步最
遲而又能取得最顯著成積的。
關於現代小說的誕生和發展,沈雁冰曾分別有過明確的介紹。先
說誕生期。沈雁冰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一集導言》裏敘述:「
民國六年(一九一七),《新青年》雜誌發表了《文學革命論》的時
候,還沒有新文學的創作小說出現。」又說:次年,魯迅的《狂人日
記》在該雜誌發表了,這便是中國現代創作小說的真正開端。一九一
九年一月以後,嘗試創作小說的漸多,也不過「三數人」,沒有「成
功的作品」。一九二一年一月的《小說月報》的「創作」專欄,「作
者不過十數人」。這便是當時的實際情況。
再說發展期的情況,還是得引用沈雁冰在同一文章中的說明。他
說:「在第一個十年(一九一七 -- 一九二七)的前半期,百分之九
十八的小說,都是男女戀愛的作品,題材太狹窄了。可是一九二二年
以後,情況就不同了。」他又說:「(那時)題材的範圍是擴大得多
了。作家的視線從狹小的學校生活以及私生活的小小波浪移轉到廣大
的社會的動態。『新文學』漸漸從青年學生的書房走到十字街頭了。
」這就是小說創作在發展期的真實狀況。下面,就暫按這個分期法,
把小說作個扼要的介紹。
一、誕生期(一九一七 -- 一九二七)文學革命初期,小說作家
很少。一九一八年(民國七年)四月,魯迅在《新青年》發表了新文
學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後來,陸續寫下了以下各篇:《孔乙己
》、《藥》、《故鄉》、《明天》、《一件小事》、《阿Q正傳》、
《風波》、《頭髮的故事》等,後來達十四篇,便全收入短篇小說集
《吶喊》裏。魯迅此書,正是「文學革命的實蹟」,充滿反封建精神
,無情、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醜惡的社會現實,把小說作為改良社會
的手段。在這個時期,寫小說能取得重大成功的,只有他一人。後來
,他又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彷徨》,收入《肥皂》、《離婚》、《祝
福》、《在酒樓上》、《孤獨者》等十一篇。這兩本短篇小說在內容
上,主要有下列機點:
1. 反映辛亥革命前後這一時期的社會生活。
2. 反映封建統治末期善良人民的苦難及反抗精神。
3. 描寫勞動婦女的痛苦生活及其追求自由幸福的勇毅精神。
4. 塑造了各種知識分子的生動形象。
兩本小說在藝術上,則具有下列特色:
1. 小說形式新穎多樣。
2. 塑造人物形象突出,而且刻劃的手法有創造性。
3. 敘述的語言精確生動,人物對話性格化。
魯迅的小說創作,差不多是在新文學運動的前十年。在他親自主
編的《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第三集中,選入了《狂人日記》、《藥
》、《肥皂》和《離婚》,是自認用力最深的作品。今人趙聰先生則
認為《阿Q正傳》和《祝福》是他的代表作。平心而論,如從不同角
度看,魯迅的每篇小說,都有令人讚賞的地方。《吶喊》的《阿Q正
傳》創作於一九二一年,是魯迅最成功的小說。它以清末民初中國農
村社會為背景,藉典型人物阿Q的故事,反映出中國農村的貧困,農
民知識的落後,知識分子的自私和無知,以及傳統國民習性中種種弱
點。同時,也是對辛亥革命的一個嚴正的歷史評判。它以幽默的文筆
,極盡諷刺之能事。在塑造典型和運用語言上,水準很高,達到了寫
實派文學的頂峰。不管怎樣,魯迅的小說以深刻的思想內容,精湛的
藝術技巧,已取得了極大的成就。
以後,他進入寫作雜文時期,便由作家變成了戰士,不再寫作小
說。但他此後把畢生精力獻身給中國的文學革命事業,終於成為中國
現代文學的偉大奠基者。
女作家陳衡哲(一八九三 -- ),湖南衡山人。她寫的第一篇小
說《老夫妻》,也發表於一九一八年的《新青年》雜誌上,成了第一
位寫小說的女作家。
汪敬熙(一八九七 -- ),江蘇吳縣人。他是第二位寫小說的男
作家,寫過《雪夜》、《一個勤學的學生》等篇,寫人生的經驗,相
當深刻。
其後,出現了探索人生的「問題小說」。冰心,有《超人》、《
斯人獨憔悴》;廬隱(原名黃英,一八九八 -- 一九三四),有《海
濱的故人》、《曼麗》,她們均頗能吸引讀者。在第二期,她還著有
《歸雁》、《靈海潮汐》、《玻瑰的刺》、《廬隱自傳》等,多為青
年男女的愛情小說,常以青年苦悶作結局。
這時期,小說家有數十人,較有成就者還有下列諸人:
郁達夫(一八九六 -- 一九四五),浙江富陽人。一九二一年出
版《沈淪》,是新文學的第一部小說集。書中《沈淪》一篇,是自傳
體中篇小說,詞藻淒婉,情意纏綿,當時文壇無人能及。郭沫若評價
頗高:「他那清新的筆調,在中國的枯槁社會裏面,好像吹來了一股
清風,立刻吹醒了當時的無數青年的心。」後來,他還出版過《蔦蘿
集》、《寒灰集》、《雞肋集》和《迷羊》,多有才子型作風。
葉紹鈞(一八九四 -- ),江蘇蘇州人,一九一九年在《新潮》
發表的《春遊》,是最早的一篇小說。其後又有《隔膜》、《火災》
、《線下》、《城中》等短篇集。沈雁冰在《新文學大系.小說一集
導言》中評論他早期作品說:「冷靜地諦視人生,客觀的、寫實的描
寫著灰色卑瑣人生的,是葉紹鈞。他的初期作品(小說集《隔膜》)
大多有點「問題小說」的傾向,如《一個朋友》、《苦菜》和《隔膜
》。可是當他的技巧更加圓熟時,他那客觀的寫實的色彩便更加濃厚
。」他常善於以平淡樸實的文筆,來抒寫個人的實際體驗。
落華生(原名許地山,一八九三 -- 一九四一),原籍福建龍溪
,生於台灣。一九二二年,開始在《小說月報》發表小說。早期代表
作是《綴網勞蛛》,寫一個女子尚潔逆來順受,樂天安命的人生哲學
。他留學美國英國時,研究過宗教,民俗學,又在印度研究過梵文、
佛學,信仰佛教,因此在小說中,常受宗教哲學和樂天安命思想影響
。
丁玲(原名蔣冰之,一九○七 -- ),生於湖南臨澧,長於常德
。一九二七牛,在《小說月報》上發表了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記》
,把一個少女的灼熱情懷,寫得栩栩如生,她完全以舊禮教的叛逆者
姿態出現,使以前的女作家為之失色。後來,她還有《在黑暗中》、
《自殺日記》、《韋護》等。
謝冰瑩(原名謝鳴岡,一九○八 -- ),湖南人,以《從軍日記
》成名。一九二六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她投身為女兵,寫了《從軍
日記》在刊物上發表,立刻轟動文壇,林語堂曾把它譯成英文,後來
又被譯成日、德、法文字,遂馳名中外。以後,還寫過《一個女兵的
自傳》、《梅子姑娘》等數十種作品。
本期的其他知名作家,就不述及。本期所寫大多是以自敘體的短
篇小說為主,長篇小說正處在嘗試階段。
二、發展期(一九二八 -- 一九三七)小說創作進入了第二期後
,據不完全的統計,在短短十年裏,作家已驟增至幾百人,出版的中
、長篇小說已達一百五十部,這就是小說創作的繁盛時了。此期小說
有兩個特點:一是題材比之前期更為廣泛,以反映農村生活的為最多
;二是作者很講究人物形象的塑造,描寫人物的手法更加變化多端,
也塑造了許多生動的人物典型形象。
下面只著重敘述最著名的茅盾、巴金、老舍、沈從文四人。
茅盾(一八九六 -- 一九八一),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
鄉人。他著述甚多,以小說成就為最大,其次為散文。一九二八年,
第一部長篇小說《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三個
中篇組成)問世。此後,三十年代出版的有《虹》、《路》、《三人
行》、《子夜》、《春蠶》、《秋收》、《殘冬》(農村三部曲)等
。他的小說,是在「凝視現實、分析現實、揭破現實」的指導思想下
創作的,是反映當時中國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長篇小說《子夜》是
他的代表作。書中寫了九十多個人物,也塑造了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的
典型形象。通過吳蓀甫,使人看到當時中國民族資本家發展和崩潰的
過程。他的小說的藝術特點是:
1. 佈局精細,層次分明。
2. 塑造人物出色。
3. 描寫景物,手法獨特。
4. 語言豊富,洗鍊自然。他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對當時和後
來的作家都有重大的影響。他在四十年代以後,還創造了不
少小說,不一一列舉了。
巴金(一九○四 -- ),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一
九二七年赴巴黎留學,次年便回來。留學期間,寫出第一部小說《滅
亡》。他是很勤奮的作家,回國後,先後寫出大量小說作品。三十年
代出版的長篇小說,有《海底夢》、《新生》、《萌芽》、《愛情》
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一
九三七年,才續成《春》、秋),《春天裏的秋天》等,其中最受歡
迎者為《家》。巴金小說的題材,多採自封建大家庭生活,這個家庭
的破落與瓦解,以及新舊兩代人在思想見解、人生態度、生活方式等
方面的衝突。在思想內容上,常有一個特點:渴望光明,響往幸福的
未來,這給讀者不小的影響。他的小說有三個特點:
1. 筆調熱情奔放,感染力很強。
2. 人物多樣,性格鮮明。如《家》中有大大小小將近一百人,
其中主要角色的覺慧、覺新、琴、淑英、鳴鳳、高老太爺等
人,刻劃更加生動突出。
3. 語言清新自然,明快流利。不過,有的小說,冷靜刻劃不足
,結構較鬆散。但無論如何,由於巴金小說對於啟迪青年革
命意識起了積極的作用,因此,在現代文學史,佔有較重要
的地位。
老舍(一八九九 -- 一九六六),原名舒慶春,北京滿族人。早
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一九二四年起曾任倫敦大學東方語言學院中
文講師五年。回國後,先後任齊魯大學山東大學教授。一九三六年起
,任專業作家。他是一個多產作家,主要小說,在二十年代有:《老
張的哲學》、《趙子日》、《二馬》、《小坡的生日》;三十年代後
有:《趕集》、《櫻海集》、《蛤藻集》、《貓城記》、《離婚》、
《牛天賜傳》、《老舍幽默詩文集》、《駱駝祥子》等;四十年代有
:《四世同堂》;五十年代以後有劇本《方珍珠》、《龍鬚溝》等。
初時,他以《老張的哲學》轟動文壇,而代表作則是《駱駝祥子》。
後者描寫北京的一位健康勤勞的人力車夫祥子,受盡社會摧殘,終於
墮落的慘事,暴露了社會的黑暗。它的特點是:
1. 人物形象生動深刻;
2. 語言明快幽默;
3. 具有鮮明的北京地方色彩。他的小說影響很大,和茅盾、巴
金同稱為三十年代三大長篇小說家。
沈從文(一九○三 -- ),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縣人。一生創
作甚多,二十年代主要著作有:《鴨子》、《旅店及其他》、《密柑
》、《好管閒事的人》、《老實人》、《雨後及其他》、《篁君日記
》、《入伍後》、《阿麗思中國遊記》、《呆官日記》、《十四夜間
》、《沈從文甲集》、《石子船》等;三十年代主要著作有:《游目
集》、《一個女劇員的生活》、《虎雛》、《都市一婦人》、《從文
小說習作選》、《邊城》等;四十年代主要著作有:《沈從文傑作選
》、《我的生活--沈從文自傳》等。一九四九年後,研究歷史文物。
沈氏早期作品多以鄉土的人和事為題材,以士兵,苗民、農民為角色
,以禾田、山村、河水為景物,但都能表現出獨特境界。中期以後,
寫作技巧更熟練,他的小說富有地方色彩,雖有講故事的習氣,但文
字新鮮活潑,句法簡峭,有單純的美,在新文學界中,使人耳目一新
,受人敬重,蔡元培曾讚為難得的「風格作家」。小說代表作《邊城
》,描寫作者家鄉古渡頭,一個淳樸的老船夫和外孫女翠翠的生活故
事。一切很平凡,情節很簡單,但描摹精到,寫景如畫,語若珠璣,
蘊含著芬芳的泥土氣息和美妙的詩情。
其他作家較出色的小說,尚有:
李劼人(一八九一 -- 一九六二),四川成都人。主要小說有:
二十年代中篇小說《同情》;三十年代長篇小說《死水微瀾》、《暴
風雨前》、《大波》等。
蕭軍(一九○七 -- ),學名劉鴻霖,遼寧義縣人。一九三四年
出版《八月的鄉村》 ,獲魯迅好評。
端木□良(一九一二 -- ),原名曹京平,遼寧昌圖人。一九三
三年有《科爾沁旗的草原》,是表現「九、一八」前夕東北人民的抗
日激情和「義勇軍」愛國行為的著名小說。
此外,沙汀、艾蕪.葉紫、胡也蘋、張天翼、魯彥、吳湘湘、蕭
紅、穆時英等,也有作品問世,各有一定成就。此時期,魯迅的歷史
小說《故事新編》出版,給此類小說創作開了新路。一九三一年以後
,中國外患日亟,國難漸深,為了激勵國人民族意識,作家們多寫抗
敵救亡小說,是合乎時代需要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