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學的重要社團
據《星海》一書輯錄資料,可知自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二三年,全
國出現過大小不同的文學社團有四十多個,出版文學刊物五十二種。
又據茅盾統計,到一九二五年止,已經出現的文學社團和刊物,不下
一百多個。下面只介紹幾個較重要的。
一、新潮社 新潮社於一九一九年成立,是北京大學一部分學生
組成的社團。它不是純文學社團,但在新文學運動初期曾起過披荊斬
棘作用。所出版的《新潮》月刊,每期均有文學作品。負責人是傅斯
年、羅家倫。一九二○年八月改組,周作人主任編輯。年底因周作人
另組文學研究會,該社遂解散。在《新潮》刊出作品的作家,有小說
家魯迅、葉紹鈞、汪敬熙等;新詩作者胡適、朱自清、周作人、羅家
倫、傅斯年等;此外,潘家恂介紹了易卜生、蕭伯納、王爾德的作品
。
二、少年中國學會 繼《新潮》後,少年中國學會出版了《少年
中國月刊》,對新文學的誕生起著育苗作用。該刊出版於一九一九年
七月十五日,至一九二一年七月十五日停刊,出了兩卷,每卷十二期
,共二十四期。主編者前期為王光祈,後期為左舜生。宗旨是:「本
科學的精神,為社會的活動,以創造少年中國。」該會是愛國團體,
但不是純文學社團,信條是:「奮鬥、實踐、堅忍、儉樸」,因志在
提倡新思潮,鼓吹愛國,在新文學運動的發展中,有過不小的貢獻。
一九二一年,在南京召開會員大會時,該會的主張引起紛爭,終因決
裂而解體。該刊所載文學作品不多,主要是新詩和譯作。刊出新詩以
左舜生為最多,譯作貢獻最大的是黃仲蘇、李劼人。曾刊出田漢的處
女作《珴璘與薔薇》和易家鉞的遊記《西子湖畔》。後來田漢成了
創造社的重要作家。
三、文學研究會 一九二一年一月一日,中國第一個新文學團體
為學研究會成立於北京。由周作人、朱希祖、耿濟之、鄭振鐸、瞿世
英、王統照、沈雁冰、蔣白里、葉紹鈞、郭紹虞、孫伏園、許地山十
二人發起。由在上海的沈雁冰接編商務印書館的《小說月報》,發表
宣言、簡章。這是五四以後,最早成立、也是最大、最有成就的文學
團體。宗旨是:「研究、介紹世界文學、哲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
文學」,組織的目的是:第一,聯絡感情;第二,增進知識;第三,
建立著作工會的基礎。該會沒有提出過什麼集團性的主張和文學理論
,但共通的基本態度,可理解作:「文學應該反映社會的現象,表現
並且討論一些有關人生一般的問題」。他們提倡寫實主義的文學,可
稱為「為人生的藝術」,要求作家注視社會痛苦,暴露黑暗與同情弱
者,反對「將文藝當作高興時的遊戲,或失意時的消遣」。這個主張
,在當時起著揭露社會黑暗,促進社會改革的進步作用。
該會的宣言,刊於《小說月報》(創刊於一九○九年)第二卷第
一期(一九二一年一月)上。此份刊物,自此採用白話文,成為該會
的機關刊物。此外,該會主辦刊物尚有《文學周報》、《詩刊》二種
,又編印有《文學研究會叢書》,收創作及俄國和東歐、北歐國家的
翻譯作品。叢書中創作方面,小說有葉紹鈞的《隔膜》、《火災》、
《城中》、《線下》,冰心的《超人》,廬隱的《海濱故人》,許地
山的《綴網勞蛛》。新詩有朱自清的《蹤跡》,冰心的《繁星》,李
金髮的《食客與凶手》、《微雨》,梁宗岱的《晚禱》,和八作者合
集的《雪朝》等。散文有鄭振鐸的《山中雜記》,許地山的《空山靈
雨》。戲劇有熊佛西的《青春的悲哀》等。上述書刊,對新文學運動
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該會無嚴密組織,成員雖多,但分子複雜,意見分歧,後來逐漸
分化,五卅運動後,活動減少。一九三二年《小說月報》停刊,該會
無形解散。
四、創造社 創造社於一九二一年初開始蘊釀和籌備,直到一九
二二年五月一日《創造季刊》出版,才算正式成立。發起組織的是留
日學生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鄭伯奇等。他們先出版《
創造叢書》,其後又出版了《創造季刊》、《創造周報》等刊物。一
九二五年,因主要成員參加大革命而停止活動,此為創造社前期。至
一九二八年,由郭沫若、成仿吾約集其他留日學生彭康、馮乃超等,
重新組織創造社,出版《洪水》、《創造月刊》、《文化批判》等刊
物,此為創造社後期。《創造叢書》最著名的有郭沫若的長詩《女神
》、譯作《少年維特之煩惱》,郁達夫的小說《沉淪》等。創造社早
期主張浪漫主義和為藝術而藝術的文學,顯然與為人生而藝術的文學
研究會對立,共爭文壇的霸主,後來更鼓吹「革命文學」,一九二九
年二月,當局認為創造社主要的角色有過激嫌疑,給以查封,這個團
體的活動便停止了。創造社從為藝術而藝術到提倡革命文學,造就過
不少作家,在新文學運動中,有相當的影響。他們所掀起的浪漫主義
運動,震動整個文壇,對創作和出版起了促進作用。
五、新月社 它於一九二三年在北京成立,大部分成員是歐美留
學生、大學教授。文學革命以來,有系統、有組織地對新詩做培育工
作的,應首推「新月社」的「新月」。主要成員有徐志摩、胡適、聞
一多、梁實秋、陳夢家等。一九二六年,由於北洋政府倒行逆施,教
授和作家大量南遷,新月社部份社員在徐志摩、胡適策劃下,一九二
七年在上海創辦新月書店,翌年創辦《新月雜誌》,此為該社的極盛
時代。
新月社提倡人性的文學,如梁實秋便認為「人性是測量文學的唯
一的標準」,「文學是沒有階級性的」,這也可說是該社成員共有的
文學主張,和創造社提倡的革命文學互相對立。該社成員出版的著作
,計有徐志摩詩集《志摩的詩》、《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
聞一多詩集《紅燭》、《死水》,陳西瀅散文《西瀅閒話》等。一九
三一年徐志摩因空難喪生,六月《新月》停刊,該社解散。
六、語絲社 語絲社成立於一九二四年,發行《語絲》周刊,主
編是孫伏園,僅一個月,便轉由周作人主編。一九二七年南遷,翌年
在上海復刊,實際工作由魯迅主編。該社先出過《語絲周刊》二十卷
,後改為半月刊。一九三一年停刊。魯迅是主要撰稿人之一,另外尚
有周作人、孫伏園、錢玄同、劉半農、俞平伯、馮文炳、顧頡剛、曹
聚仁等。共同態度是「催促新的產生,對於有害於新的舊物,則竭力
加以排擊」(魯迅語)。《語絲》以雜文為中心,促進了雜文向多方
面發展。由於作家大量的創作,使雜文在新文學散文中能佔據重要位
置。魯迅的散文詩《野草》、周作人的《雨天的書》中所收散文多在
《語絲》發表過。
七、未名社 未名社是魯迅發起和支持的文學社團,以主辦《未
名叢刊》得名。一九二五年成立於北京。主要成員計有韋素園、李霽
野、曹靖華等。曾出版過《未名》半月刊,翻譯介紹過俄羅斯、蘇維
埃文學;又印行過《未名新集》,收入魯迅的《朝花夕拾》。該社對
新文學發展有過積極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